8月2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關村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聯盟(中信聯)主辦的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研究重大課題啟動暨交流研討會在京順利召開。
會上,多位專家參與交流討論,圍繞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思路。其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高世楫提出,國有企業數字化的路徑研究主要還是從企業的意愿和能力兩個角度來分析,要看清它的動力來自何方。
兩大動力:我要轉型和要我轉型
1、我要轉型
高世楫表示,數字化趨勢之下,企業不轉型不行。現在整個經濟、社會都處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必須跟隨這個大的潮流。比如數字化對個人出行方式的影響,讓傳統汽車產業受到了極大沖擊。“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大勢所趨,企業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才有轉型的急迫感、緊迫感。”
他同時強調,目前是數字驅動,市場的力量內化成企業轉型的動力,所以現階段的數字化已不是簡單的信息化問題,而是兩大趨勢:
1、信息流通方式的改變。
2、低碳化。
2、要我轉型
另一方面,行政的力量也在推動企業轉型之路。
高世楫舉例說,比如一些監管機構會對數字化有要求。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監管機構就要求有些生產型企業,必須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在金融領域也有類似例子。
再比如有些管理部門也會提要求。像國資委要求國有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必須加快數字化轉型,把數字化納入考核。“這都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有效力量。”
此外,國有企業同行業、或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比較、學習,一些趕、幫、超,也在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總的來講,不管是市場競爭力量,還是行政主導力量,都在推動企業要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但是,企業有了這個意愿,是否有這個能力,那就要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能力。”高世楫總結。
“國家的戰略方向很明確,關鍵在企業”
在高世楫眼里,從內部來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戰略管理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體現:
企業是否有遠見和決心來應對產業變革;是否有能力面對數字化和低碳化準確定位、轉型的方向、轉型的目標;是否能制定合理的數字化轉型戰略;是否有能力執行戰略;包括有沒有投資能力、有沒有人才儲備等,都考驗著企業內部的組織能力。
另一方面,數字化也是昂貴的投資,外部環境很重要。從外部支撐條件來看,企業能否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取決于整個國家的產業技術化水平,包括:是否經濟可行;國家基礎設施狀況、網絡基礎設施、云基礎設施等,能否支撐企業的快速、有效數字化轉型;是否有專業的服務機構,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云服務;整個國家提供的人才儲備是否足夠等等。
“目前看國家的戰略方向很明確,也會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越來越有效的技術、基礎設施等支撐。所以,關鍵是在企業了。”高世楫表示。
更多即時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聲明:本文來源中信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