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在《數字經濟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演講中強調: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融合是主線。
點亮智庫&中信聯研究發布《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數字化轉型 新型能力體系建設指南》等系列標準,并將其與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基礎版標準融合應用,打造和推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正是順應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引導企業以數字化的新型能力體系建設為核心,構建保障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治理體系,形成應對日益不確定發展環境的系統性機制。
在相關主管部門指導和支持下,點亮智庫&中信聯與各方攜手,致力于以升級版貫標為牽引,全面有效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各方搶抓數字經濟發展先機!自2020年底啟動升級版貫標試點以來,全國已有12295家企業啟動了升級版貫標。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貫標工作成效顯現,已成為全國各地大范圍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力工作抓手!
5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在“2022搜狐科技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數字經濟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演講。圍繞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分享了其看法。
作為一位擁有40年經驗的IT人,楊學山對于信息和信息技術情有獨鐘。他認為,當數字經濟發展的時候,一定要把數字和物質、能源結合起來,數字技術、信息技術要和工業技術結合起來、融合起來。我們理解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不僅是數字經濟助力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也在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
楊學山表示,不管是元宇宙、NFT,還是虛擬現實,這些新形態都缺不了芯片、終端、網絡。所以,沒有實體經濟、工業技術,是沒有數字經濟的。智能是和事情合在一起的智能才有用,數字要和物流、能量流,汽車和產品合在一起,才能到老百姓的家里去。
他指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兩個關鍵詞至關重要。第一個關鍵詞叫誰也離不開誰;第二個關鍵詞,數字經濟是指一個新的經濟形態,它和原來的一二三產業完全包容在一起,我們不能想象一個經濟形態可以是只有算力、算法、數字的。
他認為,數字經濟助力實體經濟,融合的概念是最重要的,工業技術和數字技術要并舉,數字、能量、物質要兼容。為了什么?為了企業的發展、為了國家的發展。它的實現是在一個一個事物中實現的,所以要一事一策,而我們經濟的主體是企業,所以要一企一策,而且要久久為功,不要指望這樣的轉變過程是很快的,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以下為演講內容整理:
感謝會議的組織者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就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樣一個話題談一點我的看法。
我是一個40年的IT人,所以我對信息和信息技術確實是情有獨鐘,而且我也堅信,和大家一樣,我們經濟形態將從今天的工業經濟形態走向數字經濟,我們的社會將走向智能的社會,堅信不疑。
我們大家都在朝著這樣的方向去努力、去發展,但是,我感到數字經濟發展的時候,一定要把數字和物質、能源結合起來,數字技術、信息技術要和工業技術結合起來、融合起來。
我們理解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不僅是數字經濟助力實體經濟,其實實體經濟也在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從這兩個方面來講一下今天的主題。
首先講實體經濟是如何助力數字經濟的。我們認真地想一想,數字經濟的各個方面有哪一塊哪一個是可以離開工業技術的、可以離開實體經濟的。線上的也好,線下的也好,都想象一下,所有數字技術的層面,不管是元宇宙、NFT,還是虛擬現實,還是其他內容,缺了芯片行嗎?缺了終端行嗎?缺了網絡行嗎?缺了計算機行嗎?
所以,上面和下面一對照,下面全部是工業技術和工業產品。實際就是我剛才講的最后一句話,沒有實體經濟、沒有工業技術是沒有數字經濟的。
為什么我最近要說這個話?有兩個故事大家想一想。華為的高端手機已經是世界最高水平了,可是為什么幾年前突然進程中斷,進程為什么突然中斷,然后我們舉一反三再想一想,我們現在做的大量的數字經濟的模式和形態,如果發生供應鏈不安全事件將會怎樣。所以我們一定要抓實基礎,下面是基礎,沒有下面的基礎,數字經濟是要出問題的。
我們在看一個例子,上海的抗疫,數字平臺美團也好,拼多多也好,順豐也好,韻達也好,他們的數字平臺好好的,沒有問題,他們的模式還是那樣,可是為什么生活用品、蔬菜就進不到百姓的家里去,為什么?是因為人、物到不了。
所以我們在講數字經濟的時候,一定不能把數字經濟看作是數字的經濟,一定不要把智能時代看作是智能的時代。也就是說,“智能”是和事情合在一起的智能才有用,“數字”要和物流、能量流,汽車和產品合在一起,才能到老百姓的家里去。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兩個關鍵詞至關重要。第一個關鍵詞叫誰也離不開誰,不是說有了數字、有了算法,OK,什么都解決了。再過若干年之后,城市數字形態出現的時候才有可能,現在不是。
第二個關鍵詞,數字經濟是指一個新的經濟形態,它是和原來的一二三產業完全包容在一起,我們不能想象一個經濟形態可以是只有算力、算法、數字的。
這是要講的第一個方面,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只講數字經濟如何為實體經濟用,而是要看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如何融合起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的進步,才能真正使得我們國家強大,才能真正使得我們在走向復興的時候,我們的經濟形態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
接下來講第二部分,數字經濟確實是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沒有一個產業在走向未來,提升競爭力、提升現代化水平的過程中,是可以離開數字和數字技術的,一定不能離開。但是,這一個結合的過程,數字經濟和我們原來20多年互聯網消費類發展的過程是不一樣的。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想,實際上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它的發展規律本質上是不同的,不是哪一個形式上不同。為什么本質上不同?為什么產業數字化如此重要?
我這里有一張圖,講的是信通院的數字產業化和國家統計局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部分。數字產業化最主要的部分是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然后是電信產業,再后才是互聯網產業,當然互聯網產業最近又產生了一些新的東西。而國家統計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部分,又在這個部分增加了制造業中數字和智能含量,把特別高的部分劃到了核心產業部分。所以,2020年是7.3,我們“十四五”計劃是7.8。
這是核心產業,確實是可以精確定義的,因為它完全是統計指標體系之下的類。這就是說,數字經濟本意上的結構就是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和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電信業,三者是極其重要的。
我始終說過,沒有三大運營商布的電信網絡,互聯網是沒有的。是因為我們的網絡都布到了,互聯網才能無處不在。因為我們網絡的性能,無論是固網,還是光纖的分布,再加上移動,2G到5G的進步,使得我們的帶寬在增加,所以有了今天互聯網的廣泛的分布,才是TiktoK或者抖音這樣的應用能夠廣泛普及的基礎。這一點我們一定是要重視的。
實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不用說。制造業和工業在整個國家和經濟中的作用是毫無疑問的。服務業其中的大部分,甚至可以說絕大部分是以制造業工業的產品為基礎的,包括農業,現代農業要靠裝備、要靠智能。所以實體經濟主要路徑和實踐的活動就是數字化轉型,而數字化轉型一定是融合,絕不是只用數字,哪怕是用互聯網也一定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