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初,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發布了關于數字化轉型的100條思考。他表示,數字化將我們帶入高頻競爭時代,傳統的產業鏈體系正在被解構與重組。面向數字經濟時代,所有的組織要掀起一場“轉基因工程”。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生存空間遷徙史。人類生存的足跡穿越了狩獵時代的森林、農耕時代的平原、工業時代的城市之后,正進入一個新空間——數字空間。數字化是一場偉大的遷徙,在進化的道路上,遷徙是一種本能,也正演化成一種生存的核心能力。
我們需要攜手尋找通向數字世界的“諾亞方舟”,在這場波瀾壯闊又充滿風險的數字新大陸的大航海中,我們的夢想是,成為站在“諾亞方舟”桅桿頂向遠方眺望,發現綠洲并找到數字化彼岸的人。
建造數字世界的“鋼筋水泥”是芯片、算法、數據、軟件、網絡、傳感器、數據庫、云平臺,以及人們對這個世界過往規律的認知以及對未來的想象,它們構成了數字空間的基礎設施。
未來十年是數字基礎設施的安裝期,全球數字經濟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數字基礎設施的重構、切換與遷徙,以及基于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商業生態再造。
消費互聯網經歷了激情迸發、百舸爭流的“三峽時代”,正加速與產業互聯網深度融合,進入靜水深流的“楊子江時代”,數字化的江河更寬、更深、更穩、更大,其引領性、基礎性、全局性的作用更加凸顯。
數字化已成為巨變時代國家、產業、企業間發展的分水嶺,加速核心競爭優勢的此消彼長。美科技公司市值已超過歐洲所有上市公司,15年前僅為四分之一;過去十年,IBM市值沒有太大變化,微軟漲了20倍;美國風電公司NextEra市值超過??松梨?,收入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中國的數字化一定是獨特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互聯網大國、社零總額大國、數字消費大國和制造業大國,數字化主線把四個大國優勢聚合在一起,將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
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持續涌現,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繁榮的核心指標。德國經濟能源部長曾說“令人擔憂的是過去的20年德國幾乎沒有出現新的創新型性企業,而美國和中國過去20年里涌現出現一批世界領先的科技公司。” 日本失去的30年,是失去小企業成長機會的30年。
中國產業數字化從跟跑到并跑的標志,不是特定數字化領域實現了從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而是中國具備了重構數字化理念體系的能力。這種能力應當是基于對全球領先者關于數字化的概念、理論、方法持續學習,以及扎根中國最新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實踐,構建自己的數字化轉型認知體系和方法論,找到適合中國的獨特發展模式。
數字科技平臺是全球科技產業創新的主戰場。工業革命以來,英德美等大國崛起的背后都在于各自成功發育出了獨特的科技創新體系。今天的大國競爭,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各類技術平臺及其生態系統所承載的創新體系之間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