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領航者計劃”是由點亮智庫·中信聯聯合一批政策、理論、研究水平一流,且具有行業領先的轉型實踐經驗的產學研專家,共同打造的賦能型知識服務鏈。從本周開始將陸續以專家專欄、系列課程、公益直播等形式推出,詣在幫助轉型相關企業骨干解惑、提升業務能力。
郭朝暉老師是點亮百問技術應用域副主任委員、數字化轉型通識領域權威專家,擅長將IT、DT、企業管理和經濟發展貫穿起來講透轉型底層邏輯。本期將帶來“郭朝暉談轉型”專欄首篇,更多觀點,歡迎大家進入社區交流討論。
最近看到很多文章,談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差別。我不是特別喜歡定義概念。我覺得,這些概念之間往往沒有明顯的鴻溝。概念定義不好,反而約束人的思維、也容易導致形式主義。但是,我們需要理解技術發展的趨勢。比如,過去談的信息化和現在談的數字化,在趨勢上有什么變化?
我覺得,數字化的趨勢就是提升計算機參與決策的程度。
過去談信息化的時候,側重于人處理信息。計算機不怎么需要知道數據本身的含義;而數字化時代則強調計算機,要求計算機更深入地參與決策,最好能更深刻地明白數據的含義。
按照這種定義,圖像識別是最典型的數字化技術之一。過去,圖像數據主要是給人看的;現在,強調計算機識別圖像的特點。再如,過去用CAD設計出來的圖紙主要是給人看的;現在,計算機可以根據設計結果進行仿真。設備故障診斷也是典型的數字化技術:過去,傳給中控室的物理信號是給人看的;現在,可能會把這些物理信號轉化成對設備狀態的評估。各種智能化的軟件更是如此,信息可以送給計算機去自主決策。這樣的變化很多,就不再一一討論。
這種變化,會引申出一些問題和變化。比如,數字化時代強調信息集成、系統穩定性問題,強調人類知識軟件化。機器代替人決策是個漸進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數字化必須發揮人的作用。
另外,即便是這些典型的“數字化技術”,一般也不是現在才有的,學術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但現在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和普及階段、價值的創造階段、應用的爆發階段。相反,學術上太先進的東西,對企業的作用往往不大。
老子說:大辯若訥。有時候,說不清楚才是真明白;因為事物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