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介紹了《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相關情況,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市科委副主任王曄、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葛平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賦予“上海制造”新內涵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上海正在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制造業作為重要領域,“十四五”期間將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
吳清: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事關上海發展全局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去年11月提出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以來,我們深入推進經濟、生活、治理等各領域轉型,其中制造業是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主線之一。當前,我們正立足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以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為關鍵抓手,賦予“上海制造”新內涵。
一是加快數字技術應用,推動AI、大數據技術在工業機器人、故障監測維護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打造了寶鋼、商飛、華誼等一批代表性數字工廠,培育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共鏈接全國120多萬家企業、820萬臺設備。
二是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上海)擴容增能,面向長三角上線29個二級節點,服務企業超萬家,標識注冊量超100億。規模化部署5G基站,建成5G全鏈接工廠20個。
三是加快構建全要素生態,牽頭或參與制定了80余項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準,初步建成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當前正在推動數據綜合立法,籌建數據交易所,打造工業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推動工業算法、工業軟件創新發展,促進數據賦能制造業。
“十四五”時期,上海將聚焦“3+6”產業體系,由“點”及“鏈”及“圈”,實施制造新模式專項行動,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新技術、催生新業態、壯大新產業。
在“點”上,促進企業數字化增效。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從單項突破向集成融合轉變,建設數字孿生企業,力爭三年打造100+、五年打造200+標桿性智能工廠,推動工業級智能硬件、融合解決方案和服務的持續創新。
在“鏈”上,促進“雙鏈”數字化增智。全面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加速實現精準測鏈、補鏈、強鏈;圍繞“雙鏈”,促成企業間數據融通共享,打造15個新型工業電商平臺,15個供應鏈金融示范項目。
在“圈”上,促進平臺生態數字化增能。推動數字化轉型“一業一方案”,加強龍頭企業牽引,增強工業大數據、知識圖譜和智能算法的供給水平,到2025年,建設25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培育30個工業互聯網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帶動20萬中小企業上平臺。
此外,將加強政策創新,推進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工程,支持外資企業設立數字技術研發機構、云服務中心,加大對中小民營企業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購買力度,激發不同類型企業的活力;建立多層次標準規范、評估評價、導則指引等體系,組織開展一批應用試點和示范,全面提升上海制造業數字化競爭力。
三大先導產業是產業發展的“先鋒隊”
新華社:“十四五”上海制造業將構建“3+6”的產業體系,與上海傳統重點工業行業相比,有哪些創新和升級?在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方面,有哪些具體考慮?
吳金城: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是制造業規劃的亮點和重點。上世紀90年代,上海提出發展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精品鋼材、成套設備、生物醫藥六個重點工業行業。六個重點工業行業產值增長了13倍,夯實了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隨著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上海涌現出了一批具有支柱潛力的新動能產業。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形成了“3+6”新型產業體系,即三大先導產業、六大重點產業。
首先要明確“3”和“6”的關系,“3”是“6”的“子領域”和先行領域,三大先導產業是將六大重點產業中承擔國家戰略、體現高端引領功能的細分領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3”: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是產業發展的“先鋒隊”,要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全市產業發展。其中,集成電路,以自主創新、規模發展為重點,提升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產業鏈能級。生物醫藥,以全鏈協同、成果轉化為重點,聚焦生物制品、創新化學藥、高端醫療器械、現代中藥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發展,加快 “張江研發+上海制造”。人工智能,以創新策源、廣泛賦能為重點,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0年三大先導產業已經達到萬億規模,今年上半年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
“6”:指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是產業發展的“集團軍”,融合制造和服務,打造產業集群。其中,電子信息,重點發展集成電路、下一代通信設備、新型顯示及超高清視頻、物聯網及智能傳感、智能終端等制造領域,延伸發展軟件信息等服務領域。生命健康,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智能健康產品等制造領域,延伸發展健康服務等領域。汽車,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等制造領域,延伸發展智慧出行等服務領域。
高端裝備,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裝備、船舶海工、高端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制造領域,延伸發展系統集成、智能運維等裝備服務。先進材料,重點發展化工材料、精品鋼材、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制造領域,延伸發展設計檢測等材料服務。時尚消費品,重點發展時尚服飾、特色食品、智能輕工等制造領域,延伸發展創意設計等領域。初步測算,六大重點產業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在75%左右。
“十四五”,我們將按照“3+6”的藍圖施工,加快推動重點產業出產值、出品種、出效應,緊抓大項目簽約、落地、開工,進一步提升產業規模和能級,形成兩個萬億級,四個五千億級的高端產業集群。
三大產業規模能級持續提升
東方網:《規劃》提出“十四五”將全面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這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裘文進:從三大產業看,“上海方案”的重點任務均已全面啟動實施,一批核心攻關任務取得突破,一批試點改革舉措成功實施,三大產業規模能級持續提升。集成電路領域,一系列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初步形成國家級創新平臺體系。生物醫藥領域,目前已有15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占全國生物醫藥企業在科創板企業上市總數約1/4。人工智能領域,聚焦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啟動實施人工智能市級科技重大專項,超大規模開放算力平臺、大數據智能訓練試驗平臺等重大開放創新平臺加快建設。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看,本市發揮新能源汽車產能、人才、政策、技術等優勢,抓住機遇,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是貫徹落實《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在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打造層次分明的產業生態、構建綠色交通能源體系、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健全制度體系等領域發力。
二是加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最近財政部等已批復將上海列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我們將盡快印發《關于本市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
三是以實施上汽大眾MEB工廠、上汽通用凱迪拉克L233電動汽車技改項目、上汽智己汽車項目為契機,加快提升安亭、金橋、臨港三大整車基地新能源汽車占比。
四是推動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按照國家發改委批復要求,推動上海市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臺公司工商注冊,啟動一批標志性示范項目和政策安排。
從新基建看,2020年本市“新網絡”建設領跑全國,新建5G室外宏基站數量和5G基站密度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新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11個,標識解析量突破3億次。軟X射線通過國家驗收,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即將開放。“新平臺”建設全面加速,建成大數據資源平臺,支撐“隨申碼”等應用場景。“新終端”建設成效顯著,投放智能快件箱6031組,建成充電樁約4萬個、加氫站9個。針對“新基建”以市場投入為主的建設模式,以政府貼息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加快推進新基建。
2020年8月,本市出臺《上海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貼息管理指導意見》,鼓勵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商業銀行建立總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新基建”優惠利率信貸專項,政府對符合貼息要求的項目,提供不高于1.5個百分點的利息補貼。這項工作也在順利推進中。
主要推進三個“聚力”
解放日報:上海始終重視制造業發展,面向“十四五”,上海將如何增強發展后勁,穩定制造業規模比重?
吳金城:堅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是國家和上海的戰略任務。近年來,上海持續發力產業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產業基礎能力不斷夯實,先后實施工業強基、基礎再造工程,圍繞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工業軟件等“五基”領域,推進12個專項行動,攻克一批基礎短板和瓶頸。
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2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落戶上海,建設燃氣輪機、高端醫療裝備等6家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國家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750多家,區級企業技術中心也達到1500家左右。
產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十三五”累計推廣203個首臺套裝備、35個首版次軟件、51個首批次材料,在醫療影像設備、高端裝備等領域推出多項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成果展示與轉化中心,推進轉化首批66個院士創新成果。“補鏈固鏈強鏈”不斷深入,聚焦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實施“補鏈固鏈強鏈”專項行動;圍繞14條重點產業鏈開展安全評估,制定重點攻關補短板等項目清單。
“十四五”,上海將繼續努力、不斷發力,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和龍頭企業創新帶動效應、中小企業創新活力,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創新水平,主要推進三個“聚力”:
一是聚力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核心裝備、關鍵技術、基礎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優化“政府有為、專班推進+市場主導、揭榜掛帥”機制,通過市場“賽馬”和競爭機制選取整合最優方案,攻堅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基礎短板,支持全球創新團隊落地上海。
二是聚力強化產業創新策源能力。瞄準國家戰略重點,聚焦燃氣輪機、海洋工程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聚焦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高溫超導材料等領域新建設一批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提升企業創新活力,國家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爭取突破900家。發揮院士成果轉化中心的平臺優勢,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三是聚力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特別是長三角產業協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國家戰略,在重點產業領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要聯合實施長三角跨區域補鏈固鏈強鏈專項行動,支持龍頭企業跨區域創新整合資源,推進大中小企業聯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組織產業鏈和供應鏈對接活動,加強產業的區域布局,促進優勢互補、緊密協作和聯動發展。
著力推動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界面·財聯社:請再介紹下上海重點制造業領域的產業發展,以及相關項目的具體推進情況?
葛平:一直以來,我們十分重視金融對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的支持,推出了不少舉措,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來的十四五時期,上海制造業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我們將著力推動金融服務先進制造業從傳統融資服務升級為全面支持創新發展,針對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提供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具體來說,一是在企業發展初創期。這個階段不少企業無抵押、輕資產、流水低,貸款難度比較大,所以要在發揮股權投資尤其是風險投資作用上下功夫。一方面,推動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產業投資基金募集,進一步擴大基金規模;另一方面,鼓勵引導產業投資基金投向先進制造業領域的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發揮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鼓勵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和風險資本投向種子期、初創期先進制造業企業。
二是在企業發展成長期。這時的企業處于核心技術攻關、自主創新的關鍵期,所以要在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上下功夫。首先,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先進制造業企業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上海中長期制造業貸款余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0%以上。支持政策性銀行為重大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鼓勵有條件的銀行針對“3+6”產業,提供專業化支持和特色化服務。
其次,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與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合作,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力度。鼓勵銀行采用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方式,為先進制造業技術成果轉化提供更多金融產品和服務。第三,充分發揮保險保障作用,鼓勵保險機構開發推出符合先進制造業需求的保險產品,持續推進“三首”(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險、專利綜合保險等科技類保險產品創新和發展。
三是在企業發展成熟期,這時的企業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所以要在加大直接融資力度上下功夫。發揮上海金融要素市場完備、金融機構門類齊全的優勢,鼓勵符合條件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或并購重組,落實“浦江之光”行動,推動更多科創企業尤其是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同時,通過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拓寬先進制造業企業的融資渠道。
以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新聞晨報:上海如何發揮好科技創新的策源能力,支撐先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王曄:十四五期間,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海科技將“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的創新生態鏈。力爭以科技自立自強,支撐本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將著力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支撐三大先導產業引領發展。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領域“上海方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在集成電路領域,著力解決核心裝備、關鍵材料和戰略產品的技術瓶頸問題。在人工智能領域,推進認知與融合學習、自主與通用學習等方面的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術研究,加快計算機視覺、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等通用技術突破,開發具有標志意義的大規模算法模型。推進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加快形成安全可信的技術支撐體系。在生物醫藥領域,聚焦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前沿生物領域,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形成重大基礎設施群。
二是促進六大高端產業創新發展。加快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推進開展一批數字化應用示范。在先進材料領域,重點發展碳纖維復合材料、高溫合金、先進陶瓷、人工晶體等關鍵戰略材料,以及高溫超導、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加強基礎研究、工程化和產業化的協同高效銜接。在高端裝備領域,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機器人等方向,聚焦工業軟件、智能傳感器、數字孿生等方面,促進整機和核心零部件/電子元器件協同集群化發展,構建開源生態,提高自主設計、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
三是完善先進制造業創新生態鏈。建設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強化產業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前瞻研究。聚焦流程智造、醫療機器人、半導體材料、碳釬維復合材料等重點領域,創建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強化長三角技術創新協同,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實施“揭榜掛帥”機制,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培育形成與產業鏈相配套的創新鏈。強化基礎研究,設立“探索者計劃”,盡快出臺《關于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加快解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
加強“三個統籌”,培育戰略優勢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制造業創新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針對制造業企業的資金需求,如何提供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吳金城:制造業是城市發展的根基,“十三五”以來,上海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陸續發布了“實體經濟50條”、“上海制造”品牌行動計劃等重要政策文件。面向“十四五”,上海將繼續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堅定不移發展制造業,加強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服務企業“三個統籌”,培育發展新動能,構建制造業發展的戰略優勢。
一是著力保持制造業比重。我們提出,到2025年保持與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造業比重,制造業發展速度力爭高于“十三五”時期,繼續發揮對全市經濟的支撐作用。
二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資統籌。實施“千項萬億”招商行動,圍繞“3+6”產業體系,推動民營企業、央企板塊、知名外企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推動投資項目開工建設、開工項目竣工投產、加快形成新增產出,啟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計劃。同時,搶抓“十四五”開局經濟穩中向好的時間窗口,加大產業穩增長工作力度,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三是積極拓展產業發展空間。落實全市產業地圖,打造浦東、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等一批強勁活躍的增長極。臨港新片區要成為“十四五”制造業增長的戰略空間;五個新城結合“一城一名園”建設,加快培育引進龍頭企業,實現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五個新城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要保持在35%以上。完善品牌園區、特色園區、精品微園的建設體系,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推進低效用地“騰籠換鳥”,以優質項目的引入提升產業經濟密度。
四是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開展有利于產業發展、企業成長的政策突破和先行先試,探索適用于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監管措施。優化企業服務,成立一支覆蓋全市的服務企業專員隊伍,特別是服務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服務專員隊伍,打造“鉑金店小二”。加強與規劃、財政、金融、人才等部門的工作協同和政策供給,落實各項人才支持政策,強化制造業用地保障,推動產業、科技、金融三角循環、良性互動。
五是聯動形成市區發展合力。發揮區和園區主體作用,市區聯合,加強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特別是,郊區要發揮制造業主戰場作用,在“十三五”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制造業規模能級,制造業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實現穩中有升。中心城區要大力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功能型創新機構,促進產業人才等資源高效配置,為全市制造業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