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陜西舉行“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 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 系列發布會第三場介紹陜西省“數字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劉波回答了記者有關“陜西省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做法和打算”的問題。根據會上信息,陜西省將強化評估引導,以評定證書為依據,給予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的企業一次性獎勵資金20萬元。
以下為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劉波答記者問內容——
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是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扣合點”。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后,我省結合實際,按照“企業主體、政府引導、標準宣貫、示范帶動、評估促進、保障安全”的總體思路,持續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截止今年一季度,全省超過3200家企業參與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國家兩化融合服務平臺統計數據顯示,我省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43.8%,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66.6%,關鍵工序數控化率51.1%,應用電子商務比例55.4%,實現網絡化協同的企業比例30%,開展服務型制造的企業比例21.6%,開展個性化定制的企業比例9.2%,智能制造就緒率6.5%,工業云平臺應用率34.6%。“十三五”期間,全省兩化融合發展的總體水平年均增長率為4.3%,超過全國平均3%的增長速度。陜鼓動力、法士特、中服軟件、美林數據等企業獲評工信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制造業‘雙創’平臺”以及“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企業稱號。
總體來說,陜西省推進兩化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利于優化全要素配置和創新驅動,實現企業降本提質增效,促進工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制造資源更大范圍、更高效率的網絡化協同,促進生產方式、企業形態、業務模式變革;有利于全省經濟融通發展,促進創新創業向實體經濟各領域延伸擴展,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下一步,我們以兩化融合為主線,聚焦制造業研發模式、制造模式和服務模式變革,夯實網絡、大數據、工業云平臺和工業軟件基礎支撐,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
在總體設計上,以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全面支撐制造強省和網絡強省為目標,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著力打造 “雙創”平臺,推進研發設計模式變革;實施智能制造,推進制造模式變革;培育新型服務型制造,推進服務模式變革;重點實施工業云、工業軟件、企業管理能力提升三大支撐工程,打造與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在具體措施上,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示范引領。結合我省優勢產業和區域特點,遴選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骨干企業,開展企業融合發展整體能力示范,帶動行業產業鏈協同發展。遴選機器人、3D打印等不同特色的產業基地(園區),開展融合創新技術基地(園區)示范,帶動產業聚集。二是項目帶動。圍繞“雙創”平臺、流程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方面,遴選示范項目推進實施,力爭取得成效。三是基礎支撐。積極推動陜西省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鼓勵區域級、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快發展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常態化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及評估引導工作,夯實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基礎。
在實施安排上,按照“示范引領,點面結合”的方式,省級抓龍頭企業示范、市級抓骨干企業推廣、縣級抓小微企業服務應用。并配套了一系列的鼓勵和保障措施。比如,強化評估引導,以評定證書為依據,給予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的企業一次性獎勵資金20萬元。比如,加大資金投入,對接入國家認可的、可信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服務平臺的中小企業,按合同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一次性補貼等。
綜合來看,我省“十四五”時期將立足科技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和區域優勢,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多即時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聲明:本文來源國新辦官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